学生难忘恩师的谆谆教诲,老师也会难忘自己用心教过的学生们。近日,77岁的退休教师王继中委托本报《寻找》栏目,找寻他所教过的原红旗中学68届3班学生崔相军、焦淑芬、周敬芬三位同学,并向我们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师生情谊。
·任教初始 师生结缘
1965年,王继中从天津市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天津市红旗中学任教,那一年他20岁。一腔热血投身教育工作,王继中任教的第一个班就是女生班,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如何管好47名女生,给他这个小老师出了道难题。
【资料图】
习字课上有十几个学生违反了他的规定没带毛笔,王继中生气地发问,“不带毛笔怎么上书法课?”虽说生气,他转头就跑到男生二班借来十几支毛笔发给学生们用,同学们风趣地说:“王老师您去借吧,下次会有二十几个人不带毛笔,都让您给惯坏了……”教室里传出阵阵笑声。
“我虽然教她们才一年多,但那正是我风华正茂的年轻时代,是我从教生涯的开端,所以特别难忘,尤其3班是个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集体,她们学习刻苦,团结热情,是一个天真活泼有朝气的班集体,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人生记忆。”电话里王继中的声音虽然苍老,话语间透着对这些学生们的喜爱,而他嘴里这些调皮的女生其实只比他小三四岁。40年的执教生涯中,王继中教过很多学生,只有对这个班的学生念念不忘。
·护送学生 屯垦戍边
师生情谊的升华是在学生们毕业后。68届初三3班的同学毕业后,有的去了兵团,有的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分散到祖国各个地方。“1969年5月9日,这是我一生十分难忘的一天,我奉命与工宣队的师傅们一起护送天津市红旗中学的几十名学生,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一团屯垦戍边,从而开启了我这终身难忘的生命的记忆。”王继中说,从此他与孩子们的师生情更加浓厚。
“我们于次日深夜抵达乌拉特前旗。面对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蜂拥而至的大批知识青年,当地后勤保障工作还没有到位,住房不够,新建的土坯房还没收干,不停地滴水,有的连门窗都没装上。把学生送到连队,按理说护送任务已完成,但面对有些艰苦的现实,我们担心学生们适应不了,决心暂不返津。孩子们的宿舍连门窗都没有,怎么住人?我怎么回去和家长交代!我们和连队联系,马上给学生宿舍安上门窗,而且必须首先给女生宿舍安上门窗!”时隔多年,说起这一段往事,王继中仍难掩心中的激动。
把孩子们安顿好后,王继中一行人要返津了,十多名女生手挽着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再叮嘱老师,告诉家里亲人,她们这里一切都好,千万不要惦记她们。“她们还是一群稚嫩的孩子啊!她们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离开过老师,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这次远行,她们都这么坚强这么懂事,看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们,我忍不住流泪了……”王继中声音哽咽地说,他的这些孩子们一瞬间就长大了!返津后,王继中挨家挨户向这些学生的家长说明情况,让家长们放心。时至今日,聚会时学生们还能复述出他向家长说的话。
·过往点滴 历历在目
68届3班的学生每次聚会都会请王继中老师参加。但是崔相军、焦淑芬、周敬芬这三位同学下乡插队去了哪里,他们至今不清楚。“崔相军在我任教的时候,曾和我一起自发宣传焦裕禄精神,她朗诵得特别好;周敬芬年纪比较大,家庭很困难,大家很同情她,有消息说她可能离开了;焦淑芬是班里最矮、最小的学生,她们今年大概72岁左右,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念她们,也委托我通过今晚报《寻找》栏目找到她们,希望能看到68届3班的学生们都到齐了,共叙在红旗中学美好的学生时代生活。”王继中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