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业部元通公司(分厂)主任工程师李刚受邀走访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法院,视察智慧法院建设情况。
图为李刚(右二)在天津市武清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视察。
在徐官屯人民法庭,正好有一场庭审即将开始,工作人员利用开庭前夕向李刚现场演示“无书记员记录庭审”系统,展示了一键开闭庭、接收送达地址确认书、“证人室”以及转写笔录、归档等功能,并介绍了相关情况。李刚边看边问:“要是一方当事人不来能不能用呀?”“口音问题能识别吗?”当听到工作人员回答说,这些都可以解决时,他连连点头。
“2021年,天津开展首批无书记员庭审模式试点,我们是两家试点法院之一,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使用中不断地完善,先在徐官屯人民法庭、大碱厂人民法庭、立案庭开展试点,又向全院推广,现在已经在民商事领域全面推广用录音录像代替人工记录和纸质笔录,除了发回重审的案件及适用合议庭的案件,系统都能适用。2022年利用该模式审理案件604件,庭审时间缩短近一半。”武清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雪春介绍说,“我们还与研发公司共有该系统的知识产权。”
李刚在武清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体验了“法官云柜”,并重点询问了在诉前调解中无书记员庭审模式的应用。当了解到武清区法院2022年收案3万余件,法官年均结案达到340多件,在全市基层法院排名第二位的时候,他说:“近年来,法院工作压力非常大,要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持续用科技赋能,把法院智能通过技术应用发挥到极致,加快案件解决速度,提升案件质量。无书记员庭审模式从人员、流程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要把个性化做法向标准化打造,向全市法院及全国法院推广。智慧法院建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用户需求分析,做好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气,把让人民群众满意做到极致。”
武清区法院先行先试,积极拓展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的背后,是天津法院一如既往加强智慧法院建设力度,着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法院各领域的应用。天津法院制定了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建设互联网法庭,实现立案、庭审、调解、保全等事项网上办、掌上办,研发语音文字转化、文书智能纠错等辅助办案系统,疫情期间,网上立案、庭审、调解61.48万件,真正做到让法官获得“数字便利”,让群众享受“数字正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吴玉萍丨摄影:李凤津
编辑:侯洁林杨梦娇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