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站核心枢纽未来什么样?
这些设计方案来了!
自2020年9月以来
【资料图】
天津南站核心枢纽及周边地区
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工作
得到全球设计领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经过方案征集
四家国际联合体贡献出
创意十足、精彩绝伦的方案成果
2月28日至3月26日
这些征集成果公开展示
4家设计方案简介
B01京沪明珠杨柳叠院
凯达环球(亚洲)有限公司(Aedas Asia Limited)、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体
方案以天津西青传统院落文化为载体,形成“一核两翼,一带一环”的总体开发结构和7个功能复合的街坊单元,分别承载综合开发、产业引擎、总部办公、研发创新等不同功能。以南站为中心的15分钟核心圈,构建了西部美好生活示范区、中央十字枢纽磁极,东部符合产业生态圈三个不同类型磁力场。车站建筑屋面以大运河“霞飞杨柳岸”为设计理念,起伏屋面如运河波浪映照晚霞连结两岸。枢纽区采用上进下出交通方式,由高架匝道快速进站,南北两侧地面城市通廊出站换乘。从而形成枢纽与城市能量流动的磁力场、无界漫游的科技共享院、京津冀城市群中闪亮的明星站点。
B02站城双拥津聚万象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CHAPMAN TAYLOR LLP(查普门泰勒)、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联合体
方案提出从单中心的一站一城模式向多元互动的两核双城模式跃迁,通过八大愿景实现“站城人景文”一体的天津特色科技商务枢纽。总体设计秉承老城厢双城共荣的营城手法构建包罗多元科创要素的万象内城和自然与市井互动的生态外城。枢纽区采用下进下出交通组织方式,车站绽放以水面涟漪为意向,以拥抱城市的姿态向东西延伸,两侧通过跨街天桥、空中连廊、下沉广场等立体设施,强化步行联系,形成站城融合、城景互动、体系完善的未来枢纽新城。
B03菁创·蔓藤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株式会社日本设计联合体
方案以渐进生长、亲切人性、多元复合、便利高效为设计原则。以南站站房为中心向东西延展形成蔓藤主干,并向四方生发形成无缝衔接空间蜿蜒、温馨浪漫的蔓藤天街。通过“营境”、“聚人”、“兴业”的营城路径打造极富天津地灵魅力的新地标、具有津韵格调的蔓藤新城厢、汇聚广域活力的菁创理想城。方案建议充分利用远期津雄津沧轨道线下方空间,建立临时孵化空间和让人过目难忘的高铁视野场景。车站采用下进下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利用站东西两侧的楔形绿地形成的环状道路构建南进南出,北进北出的便捷进出站模式,立体集散,人车分离。最终形成既“大气” 又“浪漫”、站城紧密相扣与众不同的广域“菁创理想城”。
B04水韵枢纽 创新之舟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LLP 联合体
以自然的涌动、创意的迸发、人群的汇聚为设计重心。以南站周边水系为生态载体,将生态绿谷引入站体,构建低密开发的创智科技岛,拓展成为时代轴线,连接西青、南站与海泰高新园区。总体开发规模为445万平方米,通过丰富的岸线设计定义“河州”功能,形成融合商业购物、社区休闲、市民文化、创智科技等不同功能。枢纽采用下进下出,顶部漫游进站的交通组织方式。车站站体设计融合了海河水波的寓意,体现了独乐寺和石家大院等本土建筑语汇,呈现一种独特的上升感。全产业链条与蓝绿生态相互激发,形成活力汇聚的创智枢纽。
本次国际方案征集成果于2月28日至3月26日在天津市规划展览馆通过多媒体、展板、沙盘等方式公开展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新闻多看点
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成立于2015年,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为4.86平方公里。立足高铁枢纽聚集优势,南站科技商务区高端产业不断落位,城市开发日益成熟。
在新批准的京津冀铁路枢纽规划总图和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天津南站在既有京沪高铁线的基础上,未来规划新增京雄、津沧城际线路,规模达到8台18线,还将预留京沪磁悬浮线路和车站位置。
在轨道交通方面,在既有M3地铁线的基础上,规划新增M2线(曹庄至南站段)、M11线和市域轨道津静线(机场线),将实现京津雄核心区间半小时通达,实现与京津冀主要城市联通的一小时交通圈,天津南站将成为天津面向京津冀发展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门户。
2023年初,南站科技商务区正式纳入天津市天开高教科技园范围,成为西部拓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西青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借助枢纽升级和政策叠加的双重契机,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将打造成为“津雄门户、科创高地、活力新城”,实现站、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定位,进而全方位推动西青区乃至天津市深度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记者 | 赵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