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工商联”架起服务民营企业“连心桥”
(相关资料图)
——天津法院一站式建设助力营商环境再优化
2023年1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郭红静到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驻意风区法官联合工作室参观视察。
作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窗口和全市九大商圈之一,意大利风情旅游区(以下简称意风区)以5%的面积聚集了天津市河北区14座共52.23万平方米高端商务楼宇资源,承载了全区15%的新注册企业、25.3%的规模以上企业,商圈内商业楼宇林立、商事主体众多,各类商事纠纷易发多发。
法治不仅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好的核心竞争力。为推动商圈内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继2021年2月成立驻工商联法官工作室后,进一步创新“法院+工商联”多元解纷格局,成立全市首个驻商圈法官工作室——驻意风区法官联合工作室,努力构建“无讼商圈”,推动涉民营企业纠纷就地化解。
为了使纠纷化解思路更精准,取得的效果更扎实,河北区法院聚焦多元协同,与区工商联、意风区管委会联签《涉民营企业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实施意见》,吸纳20名商会会员和管委会工作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参与商圈纠纷调解工作。法院指派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与调解员密切配合,做好释法答疑、指导调解、司法确认、督促履行等工作;对化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时立案并依法裁判,真正做到“让行内人说理、法院人说法”,实现“1+1>2”的多元解纷效果。
常态化运行是让法官工作室持续发力、持久见效的前提。河北区法院积极创新实行“五个一”工作模式:成立一支法官团队,由院庭长带队,提供专业化诉调对接;确定一个法官工作日,开展多样化司法服务;开通一个法官微信联络群,点对点回应民营企业司法需求;制作一本企业分类名册,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提供个性化司法指引;建立一个通报反馈机制,邀请民营企业家担任特约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
驻意风区法官联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开展走访调研12次,法治宣传4次,相关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与最高人民法院共同选树的100对沟通联系机制典型事例,在2022年发布的全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企业满意度得分为满分。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探索‘便企、提速、增效’的一站式解纷路径,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河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阳表示。
法官工作室的创建是天津法院法治护航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法院全面拓展重点行业领域多元解纷力量,尤其是在民营经济领域,不断健全完善民营经济领域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出台了《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2022年更是实现了法官工作室在市工商联以及16个区工商联(商会)的全覆盖,后续还将继续覆盖至部分省级异地商会及重点行业商会。
这一做法获评“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奖”。在天津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报告中,更是将法官工作室列为影响天津司法程序质量指数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慕名到法官工作室寻求帮助,真正在民营企业、工商联和人民法院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代表委员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郭红静:
法官工作室是企业发展“好帮手”
近年来,人民法院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整合解纷资源,重塑诉讼格局,服务社会治理,不断拓宽纠纷解决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方便、精准、低成本、多样化的司法服务。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法院主动担当作为,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法官+工商联”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格局,成立了驻意风区法官联合工作室,真正将法官工作室搬到企业“家门口”,打通了司法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值得点赞。作为全市首家在商圈成立的法官工作室,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点:一是普法宣传功能好。依托该平台,充分结合企业司法需求,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普法服务,向企业提出具体可行的司法建议,帮助企业从源头上防范法律风险。二是纠纷化解功能强。依托由资深法官、商会会员和知名律师等组成的优秀解纷团队,推动涉企纠纷就地快速化解。
希望河北区法院进一步推动法官工作室从“建好”向“用好”迈进,让商圈内企业有纠纷首先想到找法官工作室,有纠纷就能在法官工作室妥善化解,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提升企业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以法官工作室为基点,大力推进民营经济领域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吴玉萍 本报通讯员 孙晓颖 范晨建丨摄影:李凤津|编辑:逯璐蔡云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