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纷争前后绵延90年,可以看成是东汉崩溃之后的残局,也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从400年的太平过渡到400年的混乱中的“插曲”。这其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英雄豪杰中今天就说说董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
先总说三国
那到底什么是三国?有人认为三国鼎立是始于公元220年曹丕最早称帝的时候,曹丕是魏文帝。第2年也就是公元220年刘备称帝,是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称帝再过8年之后的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这才构成了三国。而后到了公元263年钟会把蜀国灭掉,刘禅就是我们熟知的阿斗投降,蜀汉灭亡。蜀汉灭亡之后的两年,也就是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魏国也灭亡了。其后司马氏的晋朝和孙吴政权又隔江对峙了15年,之后吴国灭亡,中国乃复归统一。
如果是从国家形态看,三国期间真正三个国家魏、蜀、吴同时称帝而并存的时间,是从公元229年到公元263年仅仅34年之久。
但是三国这个纷争扰攘的局面,要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也就是早在曹丕称帝之前整整三十年的公元190年关东朱儁讨伐董卓开始,算到司马氏也就是西晋统一的时期,即公元280年,结束前后绵延了,90年也差不多,就是一个世纪。
大白脸董卓其实懂得收买人心
三国的人物里,有的在历史上是负面人物大白脸,也有红关公,也有黑张飞,也有让人既仰慕又觉得惋惜的诸葛亮。今天要介绍的第一个人物是山西大汉董卓,《后汉书》和《三国志》上都有董卓的传记,董卓在曹操尚未建立他的势力之前,是以边疆重臣入驻中央,声威显赫。董卓废了汉少帝立了陈留王,也就是汉献帝,权倾天下,从时势的角度来看,董卓的环境力量不逊于曹操,但是董卓却最终失败,是政治措施不当这个原因,而后至于身败名裂,不得善终。当时还有大军阀袁绍,是因为材质短浅而失败,董卓、袁绍的政治才具都不及曹操。
图片来自网络
董卓出生地主阶级,很懂得收买人心。当地很多知名的军阀认为他是一个可以跟从的主子。董卓可以杀了家里头耕田的牛,跟这些军阀一块就摆下宴席来,共同享乐。为了报答董卓的招待,当地的这些个小军头们,也相当感动,回去之后大家都希望跟着董卓长期的交往,于是大伙你出几头牛我出几匹马,最后募得所得之资,大概有千余头牲口都赶着来送给董卓,作为见面礼。
出身贵族,结交羌人、胡人壮大势力
这个时候董卓也跟关外的一些羌人胡人互相接纳。也由于董卓为人豪爽,跟后来的刘备有相似之处,我们知道刘备是以结交马贩子起家的,卖马的那些人都跟刘备是好朋友。而董卓所结交的那些个朋友,大约就是关外的羌人胡人以及拥有小规模地方军事实力的那些人,变成了一个团伙。
图片来自网络
早在汉桓帝的时候(汉桓帝之后是汉灵帝之后才是汉献帝),汉桓帝末年,政府出了政策,就是以六郡良家子弟为羽林军,即招募这些个高门大族的子弟成为国家中央的最精良的部队,董卓在羽林军之中是一个非凡的人物,有财物,有膂力,膂力的意思是健壮而魁梧并且有力气,从小能够带两柄龙剑骑在马上,左右驰射,就是说在年轻的时候既身材魁伟又武功高强,这一点跟曹操颇有相似之处。
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
当时的中国的中部和北部有黄巾军作乱,有一些各地方势力参与镇压,也就是所谓的“剿贼”的,包括黄甫嵩,朱儁,曹操,卢植等,董卓也是其中之一,董卓的势力范围大约就是在现在的山西。
当时朝廷四方乱起,朝廷里却给宦官把持,董卓拥兵在外坐观事变,朝廷曾经两次召见他,希望他能参与平叛,但董卓的理由,是自己一生都在应对羌人、胡人,生怕敌人在地方叛变,那大汉帝国的边疆就会有危险,他就是不肯就范听从汉朝朝廷的召唤。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董卓的军队驻扎在河东,其地位和势力也就日渐巩固和强大,一直等到时机成熟,董卓认为自己已经有力量可以左右中央,这时候他率兵进京了。
当时的汉室,由于宦官和外戚火拼很惨烈,时间也长,宦官的首领叫张让,外戚的首领是大将军何进,何进当时本来准备引用外力,也就是那些个地方上的军阀到朝廷,勤王,就是诛除宦官。于是召见董卓带兵入朝,以清君侧。
董卓是看准了时机的,带着自己的精锐营兵急进,虽说来得很快,可是很不幸还是迟了一步,董卓进京的时候,何进已经被宦官杀了。
此时有一对堂兄弟也是三国初期重要的人物,一个叫袁绍,一个叫。袁绍袁术当时曾乱杀宦官,杀了两千多人,算是替外戚势力报了仇,但事实上宦官和外戚两败俱伤。这时候带重兵入朝的董卓,坐收了渔翁之利。
废了汉少帝立了汉献帝
重兵入朝的董卓有几个政策,第一是变更中央政府,废了当时的汉少帝,另外立陈留王,也就是后来我们所声称的汉献帝,董卓表面上的理由是汉少帝太懦弱了,这种懦弱的皇帝是不可以奉宗庙的,没办法承担天下大权。
图片来自网络
董卓喜欢以商朝的尹伊以及汉朝的霍光自居,在封建帝制时代,臣子来议论废皇帝是一件严重的大事,当时满朝文武不敢置言,一方面怕得罪了董卓,可是董卓做的这件事情看起来又是乱臣贼子之事。但董卓一意孤行,谁敢阻止立新的皇帝的以军法从之,群臣为之震撼,当时的卢植明确反对,董卓大怒立刻散会,甚至想要下令杀吴局,幸亏当时有一位重臣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蔡邕劝阻否则卢植就掉脑袋了。
拉拢名士
董卓第二个做法就是拉拢名士来组织朝廷,因为在这个时候,宦官已经被袁绍袁术兄弟消灭。董卓一个人手握大权,引用当时所谓的名士书生之流,让这些人登上显耀之位,在董卓的新政府里全是那一批原本没有经国之才的书呆子,包括了刚才我们提到的蔡邕还有韩馥等人。董卓让他们位列公卿,有的甚至派到边塞地区,给予大量的土地,让他们能够成为封疆大吏。董卓在这个时期做的一件稍稍正确的事,就是他没有任用自己的亲信,他的亲信压到了中层官僚的地位,比如在军中都是些个将校而已,目的是使他的实力能够长保不衰,如果说有人犯了错或者是政策实行不当也不至于危及他自己的亲信。
图片来自网络
实行通货膨胀
董卓第三个政策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因为当时社会极其不安定,府库空虚,而军队到处都是,军队是必须养的,要花非常多的钱。董卓把汉武帝时代开始通行的五铢钱改了,改铸小钱,一切可以铸钱的铜器,像什么长安城那些铜人铜马铜像什么的都拿来铸钱,货币一多了,物价上涨了,这就是利用我们今天说通货膨胀的手段来发军饷,但这种方法也只能够救一时之急,所以董卓到最后还是终于失败了。
图片来自网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