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米粒妈
来源|公众号米粒妈频道
最近,京津两地的疫情把大家都折腾地够呛。尤其是天津,听米粒爸说,他天津的同学每天做核酸做到嗓子眼长老茧,盼孩子开学望眼欲穿,超级搞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这个学期开学,天津小学生就没去过学校。上网课、发作业、批改作业打回来再回传……一系列的操作早就把老母亲们搞到头秃了。
十一过后疫情终于稳定了,据说最终到校正常上线下课的通知是半夜才发布的。那天天津家长的画风都是在熬夜等通知,好像全市集体过年守岁……
米粒爸的天津同学朋友圈都刷屏说:
上一次天津人民这么兴奋,不睡觉盯着手机看,还是佩洛西访台的时候。
夜里四点多才发布了转天开学的通知,孩子们背上书包急不可待地去学校见同学,活脱脱一个“腾讯会议网友线下面基大会现场”。
天津孩子们的姥姥、奶奶也终于可以放飞自我,约上老闺蜜一起出行了,反正哏儿都人民十一放完假那画风简直就是全民狂欢季。
在这漫长的疫情时光里,最少不了的就是做核酸。对于大家来说,每天早晨做核酸轻车熟路,甚至于今天要是不做,还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
最近韦东奕“韦神”排队做核酸的样子被路人捕捉到,又上了热搜。这个超级数学天才的做核酸日常,又一次激荡着无数老母亲敏感的心灵。
米粒妈只能说:我看了之后不由自主露出姨母笑。
我们先来看一下“韦神”做核酸的这张图片:
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一张图片,排队等待做核酸的“韦神”,一直全程盯着手机看,一副沉浸其中不可自拔的样子。
所以全网就开始好奇,究竟我们的“大神”是看什么看得这么出神?
之前,“韦神”用的都是老人机,最近为了配合疫情,才换上了智能手机。
而好事儿细心的吃瓜群众肯定不会放过一探究竟的机会,直接凑近了看,才知道原来“韦神”的手机屏幕上是一道数学题。
果然,“韦神”的世界里只有数学。
整个过程中,“韦神”全神贯注盯着手机屏幕,完全没有察觉到有人在拍他。估计就算是察觉到了他也不在意。
再看“韦神”的穿搭,依然是印有“北大logo”的随身挎包+矿泉水+书本的标配,走到哪学到哪,除了补充必要的能量以外,他把物质生活精简到了极致。
另一张“韦神”去银行办业务的照片也在网上流传,他在窗口办业务的时候都端着书本看,可见,对业务的钻研已经融入了他生活的每一丝缝隙。
“韦神”爱数学,如同爱生命。这让我想到了王小波生前写给李银河的情书:《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是何等的浪漫!
米粒妈觉得,如果有一样东西,能够让人抛下物质生活中的一切浮华,填满精神世界,那这个人一定是无比幸福的。
就像数学之于“韦神”,我们如果帮孩子找到真正能够让他们专注投入进去,并且热爱一生的事情,那无异于帮孩子找到了幸福的钥匙。
其实“韦神”的这张照片折射的,不仅仅是兴趣和热爱之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他的身上,我还看到了一个高智商的人必备的品质,那就是:优越的专注力。
米粒这个普娃,只要一到写作业的时候,就能想出一万个理由拖延时间。宁可把全家的碗都洗了,把橡皮“五马分尸”,都不肯专注投入、痛痛快快地完成他的作业。
之前听同事吐槽说,自己的女儿每天一到练琴的时候,刚坐到琴凳上就开始东拉西扯,平时不爱说学校的事,但专门到了练琴的时候就一个梗接着一个梗的爆料。
因为她知道妈妈关注她在学校的日常,所以她就专门到了练琴的时候说这事儿,算准了妈妈不会打断她,就无限拖延时间。
我觉得,首先孩子们选择拖延,是因为发自内心地不喜欢干这件事。不喜欢写作业、不喜欢练琴,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选择用“迂回战术”去短暂地逃避做这件事。
但长此以往,这种拖延和发散对他们的专注力培养,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每一次分散注意力,就要用更多的力气回到该干的事情上。如果家长被这种拖延逼急了,还会忍不住触发一场战争,以家长生气,孩子哭闹收场。
“韦神”心无旁骛地在任何场合都能钻进数学的世界,和咱们的熊孩子在最好的学习环境都满脑子只想着逃避的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要怎么扭转这种局面呢?为什么人家能在嘈杂的环境学习,而咱们的孩子却要在良好的环境变着法地聊闲篇儿呢?
“韦神”的这张做核酸照片,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很火的那个海淀小学生做核酸排队的照片:
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本书,边排边读,这岁月静好的样子简直是咱老母亲的人间理想。
米粒妈从小到大,身边的学霸真的不少。据我多年的观察,他们真的有个共性。
那就是:只要是学习就能一动不动坐在那全神贯注,而且不止学习,学霸干每件事的时候,都极度专注。
其实很多时候,学霸是基因决定的。智商这个东西是遗传,它有五个维度:注意力、记忆力、灵活性、认知速度、问题解决能力。
看到了吧?第一个就是注意力。所以说有的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他们有着优越的专注力,这是因为他们智商高。
说得再通俗一点,为什么我们的娃无法专注?因为我们的娃和牛娃的“CPU”天生就不同。
但是这就没救了吗?我觉得有,是有的,我们不能放弃!
其实我们对学霸的理解是有误区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学霸是这样:
学霸好像天赋异禀,上课睡觉,考前只要稍微翻翻书,就能够名列前茅。而学渣就算是挑灯夜读也只能考个不尽如人意的分数。
我们觉得这样就是智商的天资差异了,但其实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类: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
而这两个东西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专注投入到一件事情上的能力。
也就是说,学霸和学渣真正悬殊的部分可能恰恰是这个最隐蔽的能力。
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更多,于是,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习惯于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这说的正是米粒这种写着作业要跑去刷全家的碗、同事女儿这种练着半截琴非要跟你聊八卦的孩子。
他们为了放弃枯燥的事物去寻求娱乐的做法,可能直接影响的就是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形成。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教育得好一些,从小适应了枯燥的钢琴舞蹈书法绘画,于是追逐刺激的经验更少,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
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亲和枯燥的习惯。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
而后者更倾向于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做完。并且两人的认知深度天差地别。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韦神”,就算是排队做个核酸,都能让万千网友现出膝盖。
因为他那份惊人的专注力,真的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望尘莫及的状态。
所以到底怎么把他们的专注力给激发出来?
怎么说呢?这些工具都用上之后,怎么也能有点成效,只能说死马当活马医吧。
其实除了手动培养娃的专注力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点,那就是挖掘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米粒,他可以在写作业的时候开小差到让你抓狂想打人,但是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时候,却是异常的投入,好像整个人都发着光。
朋友家女儿特别喜欢画画,朋友也决定了让她走艺考路线了。因为这个女孩,她在画画的时候就真的能全情投入进去,但做其他事情就没那么投入。
发现孩子的兴趣,可能比你用上十八般武艺还要四两拨千斤。
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每个孩子生来都自带着属于自己的优势,这也叫天赋。能把它激活,并且无限放大,几乎就等同于成功。
把专注力放在自己本身就具备的优势上,这就是“韦神”成神的关键点。
之前一个瑞士的朋友来中国做研究,我问她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她说是中世纪失传的一种古拉丁语的分支。
她告诉我,整个瑞士和她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职位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导师的工作。但是只要她的导师不退休,她就只能做导师的助教,做一个临时工。
我继续问,那你怎么会愿意去做一个挣不到钱的工作呢?
她说:因为她喜欢这个专业。
归根到底,人最终还是会被精神层面的追求所牵引。越是优秀的人可能越不是物质或者金钱能够满足的。
“韦神”拎着两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就能抵达他精神上的乐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如果能够有幸拥有一个学霸孩子固然好,但如果我们拥有一枚普娃,那么找到让他们真正感到幸福的事情,那比费尽心思培养专注力更有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