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不仅热,雨也多。不过,处于伏天、大暑和盛夏的7月,雨多天热理所应当。7月甚至8月初,津城天气频繁多变,让人猝不及防。刚刚过去的7月,天津的气温与往年同期相比是否偏高?降雨有哪些特点?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及气候专家,为读者解开津城天气密码。
炎炎夏日,高温不减市民休闲娱乐购物热情。摄影 新报记者 潘立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说话
7月高温日偏多6天 2017年现极端高温
据天津市气候中心盘点数据显示,今年7月全市平均气温28.3℃,较常年(1991年-2020年)偏高1.4℃,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三位。各区月平均气温27.2℃-29.4℃,均较常年偏高,偏高幅度0.3℃-1.8℃,北辰、东丽和滨海新区大港气象站位列建站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二位,市区、静海、武清和宝坻气象站位列建站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三位。7月内,上旬全市平均气温29.9℃,较常年偏高3.4℃,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7月全市平均高温日数10.1天,较常年偏多6.0天。出现3次高温过程,分别为7月1日-2日、7月5日-10日和7月18日-20日。其中,7月5日-10日最严重,高温(≥35℃)达69站次,多站持续观测到高温,极端最高气温达到40.6℃,7月6日出现在蓟州。
近10年(2013年-2022年),本市7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0.8℃,2017年7月11日出现在津南;8月最高气温为38.1℃,2017年8月4日出现在市区。
7月,本市高温持续,不少景区开启降温喷雾。摄影 新报记者 孙立伟
7月降雨偏多六成
2016年为最强降雨
降雨方面,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59.7毫米,较常年偏多101.9毫米(六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平均降水日12.7天。各区月平均降水量195.6-384.5毫米,均较常年偏多,幅度为36.0-229.1毫米(两成-1.5倍),西青气象站位列建站以来历史同期高值第五位。
7月,津城共出现3次明显降水过程,分别为7月11日-13日、7月21日-22日和7月29日-31日。其中,前两次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0-50毫米,7月29日-31日过程影响最大。受台风“杜苏芮”影响,29日-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06.9毫米,较整个7月下旬常年值(78.3毫米),偏多近四成,共9站次出现暴雨。各区降水量72.4-159毫米,其中蓟州、武清和西青站连续两天(30日-31日)出现暴雨;日降水量最大值为89.0毫米,30日出现在宝坻。
“杜苏芮”带来的强降雨似乎是近年来最强降雨,是否还有更强降雨呢?气象数据显示,近10年,7月至8月最大一日降水量为228.1毫米,2016年7月20日出现在北辰。
此外,近10年7月和8月典型且影响较大的降雨过程还包括:
2016年7月19日至20日,本市普降大暴雨,雨量大、范围广,20日全市平均降水量185.9毫米,为1961年以来全市日平均最大降水量,市区、东丽突破历史单日降水量极值;
受强台风“安比”影响,2018年7月23日20时至25日08时,本市出现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30.8毫米;
2021年7月末,受台风“烟花”影响,全市出现入汛以来最大一次降雨过程,平均降水量131.4毫米。
这些降雨往往强度大、时间长,造成部分路段出现漫堤和断交,部分地区积水严重、农作物受灾等,给本市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及出行造成了影响。
专家分析
京津冀高温频繁 “罪魁祸首”全球变暖
为何今年从6月起就开始高温?直至7月强降雨接连不断?多位气象专家进行了解读和分析。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今年北方地区高温的确来得比往年早,从6月起高温天气就陆续出现,一直延续至7月,京津冀气温携手冲高。这是由于受强大的暖高压脊影响,太阳辐射升温快,容易形成晴晒天气,整体拉高气温水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夏季变得到来更早、时间更长。
夏至前后,晴晒升温比较显著,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其次是西部蒙古高原的暖空气移过来,也会加剧高温形成。此外,华北平原受暖气团控制,强度较强,影响时间长。这几方面因素叠加,促成温度快速升高,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出现北方热过南方的情况。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孙密娜表示,7月,天津地区受暖高压脊天气系统控制,太阳辐射升温明显,同时,西南干暖气流输送使得气温明显升高,这是让津城气温明显偏高的主要原因,甚至在7月出现连续高温天气。
据介绍,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当,但从高温极大值来看,北方高于南方。主要原因是南方正处于梅雨期,副热带高压尚未控制该地区,所以南方多地最高气温的极大值不是很高;而北方地区此时受大陆高压脊控制,辐射较强、空气干燥,所以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表示,今年我国天气热的地方主要是京津冀地区,南方长江流域反而没有那么热。京津冀这么热,原因比较复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全球变暖。
双台风水汽充沛 “列车效应”影响明显
7月底至8月初这场明显强降雨,是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充沛的水汽和太行山山前动力抬升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配合的结果。
首先是多种渠道的水汽条件,本次降雨过程,除今年副热带高压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还有第5号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的本体水汽、第6号台风“卡努”从东南方向输送的水汽,在华北一带汇集。其次从环流形势来看,在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北上同时,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打通形成一个高压坝并长时间维持,从东侧和北侧挡住“杜苏芮”环流的前进路线,使得“杜苏芮”环流本体的水汽和西南、东南方向的水汽不断汇集,犹如“大坝”不断蓄水。同时,还有地形影响,大量水汽在华北一带汇集,并在低空东南风的影响下,在太行山区东侧山前抬升致雨,使“大坝”中蓄积的水更多地在太行山前洒下,因此形成京津冀强降雨。此外,在降雨最核心时段,京津冀山区局地形成“列车效应”,也就是一连串对流云团先后影响同一地方,一波接一波,导致强降雨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影响相对较大。
天气趋势
8月全市大部分地区 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进入8月,气象部门预计,全市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量略偏多,全市平均气温27℃左右,平均降水量140毫米左右。
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数据,预计8月除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南东部、内蒙古中西部、新疆等地高温日数接近常年同期至偏多,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监制:祁娜
新报记者:张珊珊
新媒体编辑:苗娜
校对:王永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