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轩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9周年,6月23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迎来了130人的庞大阵容,他们并非来自同一个乐团,而是来自大运河沿途流域各省市的7家民族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一道,在著名指挥家谭利华的执棒下,联袂奏响了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的雄浑乐章。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青年作曲家郑阳作曲。演出当晚,观众们在音乐厅一落座,目光就被舞台上的演奏家吸引,演奏家们并没有穿着完全相同的演出服,而是靓丽多彩、错落有致,他们是来自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河南民族乐团、安徽乐团民族管弦乐团、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民族乐团)以及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八省市民族乐团联合音乐会。
“河神老祖,保佑船员。”高亢的吟诵回荡在音乐厅,气势恢宏的打击乐声音响起,在指挥家谭利华的挥棒下,观众被带到了大运河“开河节”的仪式上。北京歌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冯金伟充满仪式感的吟诵,加上古朴神秘的音乐语言,寓意着大运河开后繁忙兴盛的场景。
大运河连接着我国多个省市,也连接着家国命运、商贸民生、城市发展、水利交通、文化艺术等多个主题,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则用《漕运沧桑》《黄金水道》《江河万古流》《舟楫通南北》《运河明珠》《醉千秋》《大河·天下》7个乐章表现大运河衍生的主题。其中,表现“黄金水道”的乐章灵动优美,用民族乐器演绎出水流的涌动感;表现“漕运沧桑”的乐章庄严大气,充满大国气象;表现“舟楫通南北”的乐章借鉴古代西域音乐素材,寓意着运河之上的洛阳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起点,浙东段大运河也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衔接。
作为民族交响诗,《大运河》运用了很多特色的民族乐器,将它们与大运河的精神结合起来。其中的笙协奏曲由北京民族乐团的青年笙演奏家郑杨独奏,气韵悠长的音响讴歌了先人开通水利、征服自然的伟大;阮协奏曲则由北京民族乐团青年中阮演奏家李雨涵独奏,带领观众领略运河沿岸风土人情;此外,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郑潇也为《大运河》带来戏腔元素,空灵的吟唱仿佛唯美的声部,与乐队紧密融合在一起。
“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在2021年首演时,我就希望能联合大运河沿线的院团举办一场史无前例的联合音乐会。”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说,大运河沿线的很多民族乐团都有深厚的底蕴,也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大运河申遗成功纪念日刚刚过去,如今又正值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期间,我们把这七家民族乐团邀请到北京一起登台,用民族音乐的形式讲述运河故事,希望观众感受到鲜活的大运河文化,相信也会对民族管弦乐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据悉,该场音乐会是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闭幕演出,也是北京民族乐团音乐季的演出之一。民族交响诗《大运河》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22-2023年时代交响”民族管弦乐类扶持作品,未来,《大运河》将开启全国巡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