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首届“海河医保论坛”在滨海新区举办
6月8日,首届“海河医保论坛—2023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研讨”活动在滨海新区举办。
(相关资料图)
本次论坛由天津市医保局与滨海新区政府共同举办,区医保局、经开区管委会和天津医保研究会承办。来自国家医保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生产兵团医保局及医保协会、“三医”领域专家学者、头部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医疗机构代表等参加了这次论坛。
业内大咖齐聚一堂共谋医保集采改革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首届“海河医保论坛”聚焦“2023年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主题深入研讨,共谋改革和发展,这既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落实全市“十项行动”部署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的重要举措。
本次论坛中,各位业内顶级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才齐聚一堂,聚焦集采工作发展趋势和时下热点,开展了具有前瞻性、权威性、指导性的交流对话,站位高、思路新、视野宽。“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各省医保部门进一步密切协调、通力合作,一如既往地服务好两定机构和医药企业,不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确保群众持续享受到改革成果。”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国田说。
主旨演讲中,市医保局一级巡视员、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主任张铁军作了题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回顾和展望”的发言;原国家药品联采办主任、现国家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专家组组长章明作了题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趋势”的发言;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授路云作了题为“基于价值医疗的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典型模式分析”的发言;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江滨作了题为“中国高耗带采的经验及借鉴”的发言;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铭芮作了题为“津药达仁堂-做创新中药领跑者”的发言。五位专家对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相关理论、政策、经验、趋势、展望等方面做了深入总结和分析,让与会人员对集采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增进民生福祉
据了解,目前新区已聚集各类生物医药企业800余家,上市企业11家。建设细胞生态、合成生物学、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3家海河实验室,拥有凯莱英、海河生物等专业CRO、CDMO服务机构20余家。设立远翼医疗、元希海河等10余支生物医药领域专业基金,规模超百亿元。建设“京津冀特色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小核酸产业园”等创新集聚区,打造京津冀生命健康、天津细胞产业等国家级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达508亿元,占全市六成。
经开区企业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根植于中国,面向全球市场,专注于高端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的国际化公司,于2007年在经开区成立。赛诺医疗总裁办负责人陈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局为企业提供了健康良好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使得企业可以快速高效发展。“本次参加活动也希望了解新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相关支持政策,以及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在天津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规划,同时我们也希望和同行的交流中寻求更多的合作发展的机遇。”陈琳说。
在未来发展中,新区将加快把改革开放先行优势、产业优势、科创优势转化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协同推进医疗保障事业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圆桌会议期间,来自广西、天津等地区医保、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领导和专家,生物医药企业及医疗机构嘉宾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从不同角度对集采工作的组织以及落地使用、质量保障、产品供应等实际操作方面做了充分讨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次“海河医保论坛”充分发挥了“医保”桥梁纽带作用,为医保部门提振了信心、为医药企业指明了方向、为医疗机构捋清了思路,在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三医”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助力生物医药企业把握医药集采政策发展趋势,熟悉医疗机构实际需求,明确医药产业未来市场战略和发展方向。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积极承办和参与各类集采活动,同时着力推动论坛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做好滨海新区医疗系统集采产品的落地和使用,释放医保改革红利,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实现保民生与助产业的相互促进和彼此赋能。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喜欢这篇推送,点这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