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28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商务局局长、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剑楠发布商务部门在自贸试验区创新方面的举措与成效,重点介绍了以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孙剑楠介绍说,2022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额超2900亿元,同比增长7.9%;实际使用外资超22亿美元,同比增长3.8%。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实施581项制度创新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自行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五批次共118项,创新实践案例7个,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发挥更加明显。
以自贸创新促进优势产业加速发展
首先,保税维修再制造发展势头强劲。保税维修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探索形成航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新模式,全国首个盾构机保税维修试点项目落地。率先探索开展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试点,并不断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船舶、工程机械、海工平台、通讯设备、集装箱、安检设备等多个领域,成为国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门类最全,业务模式最丰富,相关标准、政策制度创新最多的地区。据统计,2022年我市实现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146.1亿元,维修项目收入2.3亿元。其次,平行进口车领跑全国。完成天津平行进口汽车大数据指数建设、标准符合性整改试点、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举办全国性展会论坛等多项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任务。2022年,天津口岸进口平行车3.5万辆,进口规模占全国70%以上。关联行业就业人数超过5万人,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已成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创新的一张特色名片。此外,跨境电商倍增式发展。形成3个跨境电商示范园,7个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实现6种业务模式口岸全覆盖,京东外贸综合体、阿里巴巴菜鸟跨境电商华北智慧物流中心先后落户,在联动创新区落地天津市首个自贸试验区以外的跨境电商O2O体验中心,以自贸试验区为核心区加速打造北方地区最优的全产业链闭环生态圈。2022年,全市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销售额150亿元,同比增长5%。
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提质增效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围绕简化单证办理、优化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提升中国(天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22大类819项服务功能,满足了企业“一站式”通关申报需求,打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口岸服务软环境。聚焦科技赋能,建设智慧口岸,谋划建设“国际贸易通关数据服务中新示范平台”,探索并实现了“一单两报”通关模式创新。推动京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物流协同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升了京津两市“单一窗口”协同服务能力。2022年,天津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57小时、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4.3小时,分别位于全国各主要沿海省市第一、第四位。
叠加平台优势构建发展新格局
注重政策协同,将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创新政策叠加,牢牢把握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着力构建发展新格局。特别是2021年4月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以来,116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落地实施率达86%以上,在全市范围与自贸试验区政策实现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很多创新举措与自贸试验区及自贸联动创新区的产业定位高度契合,在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在试点带动下,我市服务业呈现较快增长,202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3%。
孙剑楠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商务局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工作部署,与全市各部门、各区域同心协力,立足产业优势,围绕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涵养创新生态,培育创新成果,充分发挥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再上新台阶。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