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天津港保税区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部署新的任务。2023年保税区怎么干,在这次会议上,也释放了明确的信号。
资料图片
【资料图】
计划招引北京项目350个
202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天津港保税区全面建设宜业宜居现代化生态活力新城的奋进之年。保税区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力拼经济、拼项目、拼税源,从七大方面发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产业第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2023年计划招引北京项目350个,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主动下好“先手棋”,强化大通关基地口岸功能,加快实现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功能定位,做优临港适港产业,推进港产联动,助力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全年计划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70个,其中10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制造业项目资金到位比例不低于总量的10%;聚焦主导产业,围绕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石化、生物医药、轻工8个招商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全力招引效益产出高、带动效应强、投资总量大的优质龙头项目落地。
深化改革开放。做强保税区优势特色,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将积极构建“物流通道+产业基地+交易平台”模式,谋划建设中国北方冻品批发交易中心,承办全球冻品大会,推动从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转型;做大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规模,支持GE医疗全球再制造中心建设,推动区域内更多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加大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宣传与复制推广力度,积极组建离岸贸易联盟。
聚焦创新驱动。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壮大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将加强“国科小—高企—雏鹰—瞪羚—领军—独角兽”企业梯级培育,建立科技企业种子库1000家,有效高企总数达到680家,国科小800家,雏鹰企业450家,瞪羚企业30家,领军企业29家。
提升区域“软硬”双实力
坚持环境为本。统筹提升“软硬”双实力,奠定高质量发展重要根基。将确保逸阳小学、空港四幼、空港五幼、东七道学校等项目投入使用,加快空港医院二期、临港医院建设,打造教育医疗高地;推动6个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完成口袋公园选址改造工作,打造“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人居环境。
坚持安全至上。全方位筑牢安全底线,守牢高质量发展前提保障。
加强政治建设。开创党建引领新局面。
资料图片:保税区大沽口港区
回望
2022
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8%
新认定国家高新企业109家
从会议上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全年规上工业产值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6.4%,营利性服务业收入增长20%,区级一般预算收入、GDP、限上商品销售额三个主要经济指标有力有效稳住“百千万”亿大盘规模。
2022年,围绕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布局三方面齐齐发力。全年引进京冀项目462个,聚集了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等央企设立的研发中心和专业机构20家、科研院所5家,京津冀燃料电池示范城市创建走深走实。同时,保税区第二产业产业底盘不断夯实,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也得到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4.8%。民用航空产业产值占全市的90%以上。氢能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氢气年产能达1600吨。培育百亿级贸易企业15家。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引入创新金融项目60个。
2022年,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企业109家,雏鹰、瞪羚、领军(培育)企业481家,“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企业新增47家。同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获得天津市专利奖14项、天津市科技奖19项。
围绕“4+2+3”产业体系,全年共引进重点实体项目117个,总投资459.3亿元,其中投资额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全年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续建项目89个、竣工项目53个。
2022年,顺利完成新一轮法定机构改革,国企改革走深走实。自贸建设再结硕果,首创离岸贸易“天津模式”,成为国内第三种支持离岸贸易发展的方案。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天津港保税区创新推出“证照联办”审批模式,扩面至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0个审批事项,实现企业“准入”和“准营”的无缝衔接。
转载须注明来源滨海发布
关键词: 天津港保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