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大娘,您别着急,我刚查了下,您老伴需要的药我们店里有,您把地址告诉我,我这就给您送过去……”昨晚(12月23日)9:20许,老百姓和平万全道店店长小郭把晚上进的货盘点完毕并摆放好后,换了衣服正准备下班,却突然接到了一位老人急需药品的电话,听到老人的情况,她没有任何犹豫,答应尽快把药送过去。
小郭一边为老人准备药,一边告诉记者:“听大娘说,她的老伴已经80岁了,患有哮喘,因为感冒出现了憋气现象,家里的止喘药吃完了,家里就大娘自己,也不知道哪里能买到止喘药,问了几家药房都关门了。正好我们这里有,我这就赶紧给他们送过去。”说完,她的身影很快便消失在寒夜中。卖货、上货、盘点理货乃至送货……津城每个药店里,都有像小郭这样的“多面手”。
最近一段时间,新冠病毒肆虐,药店可以说是风险较大的场所之一,每天进进出出几十甚至几百人次。天津药店联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旗下1200余家药店和连锁门店药店近来每天承载着比平时多几倍的顾客,而且大多都是寻求解热镇痛止咳类药品。很多店员为了保证能让所有顾客得到用药满足,都是拖着病体坚持24小时轮班制。这位工作人员举例说:“比如像瑞澄大药房双发大厦店,一共五名员工,四个店员都同时倒下了,此时店长周莹也已经发烧,嗓子说不出话来,但为了门店不关门,自己一个人一顶就是四天。发烧,浑身疼痛,二个孩子和老人都倒下等着她照顾,但为了门店不闭店,为了周围百姓有药用,她始终坚守在岗位。全市像这样的药店很多,店员们都是克服一切困难坚守,守护百姓用药。”
12月的深夜,寒风刺骨,电动车是多数药店人的交通工具,裹紧衣服,冷风还是直往身体里灌。一位多年从事药品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特殊时期,市民对于药品需求的增长,让每家药店都急需补货,但每家门店来货周期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货一时半会到不了”,为了尽快有货,各片区只能自提。货先拉到片区的中心门店,再由各个门店来分。这份工作听起来简单,实操起来并不容易。工作了一天,店员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先把几百箱货从车上搬下来,再一一核对数量。药品种类多,门店数量多,现场人多货杂,分货时非常容易出错,每个品种的数量清点及分配要仔细认真。分配结束后,还要大包小包、大箱小箱往电动车上塞,再顶着冷飕飕的风,把货拖回门店。而这些幕后工作,很多消费者是看不到的。
连日来,记者走访老百姓大药房、瑞澄大药房、海王星辰等多家门店了解到,药店根据自身不同情况采取了或者进店、或者在门口、窗口售药的形式。在河西区一家连锁药店,记者看到,窗口有三四个人在排队购药。店员告诉记者:“在窗口或者门口售药,一方面是因为店员大部分都病倒了,人手非常紧张,确实忙不过来;另一方面,这样售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王绍芳
编辑:杨佳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