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20年前,老美以美会将天津卫城南南关下头的一片坑塘洼地逐渐打造为一个文教卫生的基地。在节目中,众多听友曾回忆这里的历史往事,这些“三亲”记忆十分生动。近期,青年文史学者陈硕结合收集的文献资料梳理出南关下头美以美会的创设始末。今天,我们继续上溯她建设的原点。
【资料图】
陈硕
《话说天津卫》资深话友
喜好老照片等历史文化影像收藏
收
听
音
频
“1
老成美退步 宝校长欲奋起直追
挪到南关大街的这个美以美大院,从时间上来讲,要远远地早于同地块南市其他的城市建设开发。1907年,像那些南市这些杂耍园子、娱乐场所,基本还处于撂地、露天的、“三不管儿”的这种原始状态,所以成规模、成建制的大型建筑,就是从美以美大院开始有的。这座美国大院最开始还并不在中国地,是从下边紫竹林美以美大院搬迁过来的。上回咱说到了,美以美会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叫宝复礼牧师。
宝复礼本籍英国人,并不是美国人。1860年1月12日出生于英格兰的德比郡,1882年22岁志愿来华宣教。他最开始的所在的团体并不是美国的美以美会,而是大英的“圣书公会”。那么这个圣书公会后来又改叫“圣经公会”,主要是负责中英文版的圣经发行贩卖工作。宝复礼最初来华,一直在山东芝罘。美国的美以美会和大英的圣书公会一直有比较紧密的合作关系,两边领导那么一商议,1886年就把宝复礼调入了美以美会。这一年宝复礼夫妇一块儿上趟美国,在俄亥俄州的美以美会的年议会上被按立为牧师,同时也入会了,成为俄亥俄州美以美会的正式的大会员。返回中国后,就被派到了北京汇文大书院里头从事中学的教学工作,还有圣经的讲解工作。直到1888~1889会年又被派到了天津教区。转过年来也就1890年,他就在天津创办了“成美学馆”,也就是后来“汇文”的前身。
图 | 年轻时的宝复礼(Frederick Brown)校长
那么,最早的成美学馆的地址在哪?也在紫竹林的老美国大院。那么咱就到倒插笔,插进来再多说两句紫竹林美国大院的情况。这个大院是美以美会在天津的开教牧师——达吉瑞(George Davis)在1873年购得的土地。当时这一块还不算法国租界,算法租界以外,紫竹林嘛,这块地皮当时是紧挨着圣道堂(English Methodist Mission),圣道堂的位置就是后来的承德道和大沽北路交口启新洋灰公司那个位置,就那个地块。挨着它(圣道堂),也就是说沿大沽北路往南走这一片,就是老美以美的第一座紫竹林大院的位置。首先就建筑了一所巨大的美国式的平房大洋楼,作为牧师的家庭住宅。后来又增建了两所牧师住宅。到1881年,在大院内建成了微斯利堂——老一代的维斯理堂。同年,在大沽北路的斜对过,也就是圣道堂的正对过,美以美会的女会又买了一块地。买地盖楼干嘛?是作为美以美的女传道会,主要是妇婴医院和女牧师的住宅。
图 | 老圣道堂(又称“老合众会堂”Old Union Church)旧影,与它一墙之隔,就是紫竹林美以美牧师住宅大院
咱们1890年开办的成美学馆在老妇婴医院地皮,再往远去,也就再往北去更靠近赤峰道这个方向,这就形成美以美会的两个紫竹林的大院:一个是在老圣道堂的南侧,一个是在老圣道堂的西侧,就这么两个,一个叫第一大院,一个叫第二大院,(两座)挨着。当年不一定这么叫,这是我给起的。
图 | 紫竹林老美以美(第一)大院旧影
成美学馆的前身就是美以美会在天津各堂口开办的这种附属小学,当时叫“蒙学馆”,比较初级了。到了宝复礼校长执掌学校的时候,相当于就给这所学校的教育的年级和水平提高到了大概算是高小到初中的水平,而且还增加了寄宿生的宿舍,那么就成为了一所教会的寄宿学校,这座学校当时的名字就叫作“成美学馆”(Boy"s Boarding School /Intermediate School for Chinese Boys),是天津最早的对外开放招生的(无论是信教、不信教的家庭孩子都能入学的)那么一所教会学校,距离新学书院对外公开招生要早那么十几年时间,算是(天津中等程度西式教育)最早的了。
那么,虽然是对外广招学童,但是早年的招生情况并不那么乐观,毕竟那个时代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所以家里人要送孩子上学还得琢磨琢磨,是吧?送到洋学堂,他不知道孩子将来发展如何,这情况也是很正常的。
上回就说到了1903年,美以美会将南关外130亩的空地买下来了,当然也做了一些简单的填土工程,但是还是完全不具备搬迁的条件。这时候清廷已经废除科举制度了,大量的天津本地和周边的学童涌入了租界的教会学校,但是成美这时候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些入学的学生们。所以,宝复礼就在1905年这一年的华北年议会上头,作了一个成美学馆的报告。他上来就强调说,“咱们教会(美以美会)对南门外地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南门外这个地块没有搬过去,是一直影响我们学校发展的最大的阻碍。虽然我们学校在天津卫来讲是历史悠久,对吧?比什么其他学校都早,但是比后来者还是落后了。如果能搬到南门外那个区域,想必我们就能容纳更多的学生,至少得有150人……”,当时也就只能容纳五、六十人,极限了,所以差了很多。
那么,宝复礼在报告中提到的“后来者”是谁呢?他没明说。据我从当时的地理位置,包括教会学校的情况来看,应该说的就是1905年刚开办三年的新学书院。新学书院在大沽路和赤峰道交口以北了,恰好是在老的成美学馆的对过,(老成美)就是后来的大金台(看相声)那位置,那么与新学书院就隔着一条赤峰道了。刚刚头一年(1904年)新学书院是张灯结彩,它附设的华北博物院开馆仪式办得相当隆重,竟然有英国驻京的公使和袁世凯袁大人一块儿来到天津,给他们博物馆剪彩。
图 | 海大道旧影,远处塔尖为新学书院,近处中式院门为美以美会紫竹林第二座大院,分别是当时的妇婴医院、成美学馆、中西女中等单位
图 | 新学书院及其附设的华北博物院
新学书院那时候可以说是风光无限,校方又跟袁大人搭上了关系,袁世凯又把子女送到了新学书院来念书,是吧?那边是英国伦敦会的新学校,相比之下,一条马路之隔的这座美国教会开办的成美学馆,可就寒酸多了。
从现如今美国卫理公会那边保存的老美以美会的中国相册里能看到很多幅当时的老成美学馆的照片,几乎看不出来是学校,就是几溜中式平房,根本就没有洋式的建筑。你跟这隔墙在那边就能看到的新学书院的大都铎式的古堡塔尖,那么显眼儿,简直是没法比了!所以,宝复礼宝校长自然也是有点抬不起头。
图 | 紫竹林大院内的老成美学馆校舍(学生宿舍),拍摄于1911年,可见当时完全中式建筑的样貌
当然,这里并没有什么“羡慕、嫉妒、恨”,“同行是冤家”,没有这种情况。因为这几年(成美)学校的年报里年年都有记载,说是在困难时期,有时候可能缺乏老师,有时候就人手不够了,新学书院伦敦会那边的老师Smith大夫,也是马大夫医院的院长,经常来成美这边给代课(及担任代理校医),所以双方面关系还是相当融洽的。只能说是宝校长有点恨铁不成钢,心里着急,咱们美以美会也得奋发图强,不能输给他们伦敦会。所以,后面就讲到了说这宝复礼宝校长通过什么样的努力,让美以美会能够顺利地搬迁到南门外,又盖起了更大更好,甚至于说不次于新学书院的全新的大楼房呢?
“2
南关下头美国大院终于落成
天津成美学馆,也就是后来汇文学校的前身,有一位创始老校长叫宝复礼,英国人,他一直在积极地推动着美以美会整个所有单位大院搬迁到南门外地块,遇到了重重的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是来自于美以美会的内部。
1903年地块买好以后,时任天津教区长是厚巴德,发现资金不大够,所以先顾西门里教堂的重建工作,到了1905~1906派司年,华北的会督(Bishop)就将天津教区的主理工作委派给了另外一个人。新来天津上任的这位是个谁?英文的名字叫TAFT(汉译名:德玛拉M. L. TAFT),是由他来领导天津教区。他说“咱们不光是现在不考虑,在未来的几年当中也都不考虑南门外地块的建设了”。“别聊啦,我定了!按我说的办。”这一下子可就把宝复礼宝校长给气坏了,宝复礼心里话说:“你知道什么?你来了就瞎指挥。我们为这南门外准备了这些年,全让你给砸了。”
图 | 1905至1906年时任天津教区长的德玛拉(M. L. TAFT)在天津紫竹林大院与夫人留影,当年的教区会上德玛拉坚持反对迁至南门外地块
现实的情况是成美学校的校舍常年的空间不足,学生们入学不了,没有足够的教室和宿舍怎么办?所以没办法了,他就只能在天津卫再找一个相对便宜一些的房屋,先临时办一个,以后再说,我这个仇我一定得报!这会儿他临时找的新地在哪儿?就是后来的三义庄汇文学校,也就是所谓的汇文分校了,早年叫“丁庄成美学馆”,开办于1906年,当时老地名还叫丁庄,之前咱节目当中聊过这话题,就不展开了,这就是三义庄成美分校的来历。
图 | “丁庄学校”内景——可见墙上锦旗书写“天津成美初等小学”等字样,美以美会所办“成美”中小学后期统一改名“汇文”。
宝复礼在这一年没闲着,北京、天津、河北省跑,运作,就运作这一件事儿,明年一定得当上天津教区的教区长,让你们说不出话来。果然,宝复礼经过他的精心运作,在1906~1907派司年,他就当上了天津教区的教区长。那么,成美学馆的校长职务就交给了他指定的接班人,从美国新来的牧师叫“巴顿•圣约翰”,中文名字翻译叫“袁佈德”牧师,由袁牧师来接管。
图 | 成美学堂早年校董事会合影(拍摄于1911至1913年之间),前排坐者左二为白雅各,左三为时任校长袁佈德(Burton St. John)。袁校长调离天津后,汇文中学大礼堂以他的名字命名,英文名为“St. John Hall”
图 | 美国私人邮寄明信片一张(韩军收藏):1910年,返美休假的成美校长的袁佈德牧师及太太即将返回天津,此张明信片为由袁佈德从美国寄出,通知各地亲友,通讯地址的变化,以及从美国纽约至天津的邮轮行程等信息
在宝复礼当教区长的头一年,南门外地块就得到了不小的进展。主要是由于宝复礼在担任成美校长期间,社会活动的能量比较大,结交了许多的中国的洋务官员、在天津的外国洋商、租界工部局的高层等各方面社会人士,主要为了来帮助成美学堂筹措一些善款。
图 | 1909年美以美会天津教区会议合影,前排中间立者为时任天津教区长宝复礼
早年,成美学堂的学生有两种奖金:一种是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的奖学金,一种是针对家境贫寒的学生颁发的助学金。那么这两项资金的来源都是本地筹措的,都是由宝复礼亲自向天津的头面人物来募集的,其中没有一分钱是来自于美国美以美的总会和华北年议会的拨款。庚子之前,主要的捐款人士是办理矿务的张翼张燕谋。庚子以后,主要是津海关道台梁敦彦、梁如浩这老几位,都是老留美幼童出身,也都是广东人,虔诚的基督教。(他们)陆续就为成美学馆捐献了不少的善款,并且还提供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助。
图 | 津海关道台梁敦彦(1858-1924)
咱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跟宝复礼关系最好的这位——梁敦彦梁道台,通过梁道台的关系运作,让天津本地的北洋工程局等等部门开始重视起来南关地块的开发和整修,(同年)卫生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且还修筑了一条马路,横穿过美以美会咱这个地皮,也就是后来的荣安大街。所以,宝复礼认为现在这一个地块已经基本具备搬迁条件了。
图 | 南门外地块填筑基础工程正在进行中,照片显示工人们用最原始的独轮车搬运着建筑材料,拍摄于1905至1909年之间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08年,更大的好消息传来了。美国(美以美会的)纽约教区有一个叫作爱普沃斯联盟(Epworth League)的教友组织,他们看到了天津成美学堂到处散发的募捐的通告,决定捐献13,000美元用于天津成美学堂新厦的建设。但是这个工程款总额需要的数额其实是它的两倍,是26,000美元,这13,000才满足了总预算的一半,还需要继续地募集款项。那么当时的26,000美元合现在多少钱?我大概查了一下,不一定对,作为参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0万美元(左右)。这1908年的26,000美元是干嘛用?只是用于建设成美学堂的“一期工程”,还不包括中西女中、妇婴医院等等那些单位,都不包括。其他的各单位它需要建设新楼,都需要单独募款,不过这些善款募集都比较顺利。
到了1909年,宝复礼教区长已经对天津美以美会搬迁到南门外,有了完全的信心,没问题了!钱也有了,土地也填平了,基础设施也盖了,所以第一期美以美大院的建筑工程投入施工建设。宝复礼牧师也提出了休假,这是他在华工作的第37个年头,宝复礼也将近50岁了,两年以后的1911年休假结束,宝复礼又回到了中国,没回天津,被派到了北京担任其他职务。
那么宝复礼回到中国这一年,也就是1911年,正好是他推动的美以美大院搬迁到南门外的工程开花结果的时间点了!这一年,天津教区的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顺利地搬迁到了新修的南门外美国大院的牧师住宅当中。有两位牧师搬迁进来,一位是达吉瑞,一位是白雅各(James H Pyke)。这两位都是从一八七几年开始最早来天津宣教的,他们两位可以说是一辈子的心血都放在了华北和天津的宣教事业上,尤其是这位白雅各老先生,他搬到南门外那一年已经60来岁了。
图 | 南门外地块最先完工的两座牧师住宅建筑(1909年始建,1910年竣工),分别由达吉瑞和白雅各两家庭入住
图 | 刚搬入南关大院的白雅各牧师(James H Pyke,1845-1924,美国人,搬入南关大院时年66岁高龄)
他(白雅各)不光是贡献了他个人的一生,在华服务将近五十多年,还贡献了他的儿子。“弗雷德•梅丽尔•派克”(Fred M Pyke),中文名字翻译叫“白辅德”,是白雅各大排行第5个孩子、也是第3个儿子,也加入了美以美会。1914年白辅德正好30岁,跟他的父亲一起大家子人都住在南门外的美国大院里,这一年由他接任了天津成美学堂校长,校长一当就是十年,直到1920年代中期才交给了其他几位美国牧师代理,最终到1927年(美以美会)才将校长的职务交到中国人手中。这头一位华人校长姓刘名芳字馨庭——刘芳刘校长,是美以美会在清末民初培养出来一位杰出的会员,他担任汇文校长一职从二十年代开始一持续直到解放后,将近30年。
图 | 汇文学校及中西女中首任华人校长刘芳(1876-1965),照片拍摄于汇文校长室内
那么这两所牧师住宅1911年投入使用,1911年同时还有另外几座建筑正在施工建筑当中,那就是成美学堂的新厦。(包括)成美学堂的大型的教学楼和两栋教师住宅也即将完工,到了1911年的夏季暑期结束的时候,也就是秋季学期一开学,老师和学生们就能入住了。
图 | 南关大院成美学堂新厦竣工留影(1911年秋),此楼最开始作为教学楼与宿舍使用,随着校舍的发展与增建,改为汇文中学的大礼堂及主课室
开馆仪式的当天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是也没有阻挡住各位参加人员的热情,大家都怀着非常高兴的心情参与到了成美学堂新大楼的落成仪式当中,美国驻天津的总领事、美以美会华北的会督,还有各位长老悉数到场,为新厦剪彩。老校长宝复礼没有参加,这个人据我看来可能有点各色,他竟然没有出席剪彩仪式。是不是有点功成身退那个意思?
这时候成美学堂的校长,正是宝复礼亲自指定的袁佈德袁牧师。直到1914年,第一期工程才算是完全地完工,美以美会下属的几乎所有单位都从紫竹林大院搬迁过来了。
图 | 南关美以美会早年全景旧影,左侧为西大墙(墙外南关大街),右侧为南大墙,中间建筑是刚建成不久的牧师及教区长住宅、成美-汇文校长住宅以及大礼堂主楼。照片拍摄于1913年,中西女中和妇婴医院建筑正在修建施工中
在新美国大院中间东西横向穿过一条荣安街,将大院一分为二。荣安街从早年照片来看,基本就算是美国大院内部的一条小马路了。荣安街北侧是北院,又称女院,也是中西女中和妇婴医院以及女牧师住宅的所在地。荣安街的南侧是南院,男(南),既是男女的“男”,又是南北的“南”。院里有新修成的成美学堂的主楼、教职工宿舍。男牧师和教区长住宅。在荣安街上还有两道院,头道院门离南关大街比较近。第二道院门就比较靠里了,紧挨着成美学堂的正大门,后期陆续还增建了不少设施,比如说中西女中:还添建了寄宿生的宿舍、附属小学校和附属幼儿园。妇婴医院开办了它附设的护士学校。成美学堂也增建了寄宿生的宿舍,以及附设小学、教员宿舍等等,(建筑与设施)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增建当中。
图 | 南门外美以美大院北院(女院)中的女牧师住宅及附属幼儿园
图 | 正在兴建中的南门外妇婴医院
图 | 美以美会南关大院地块图(《天津汇文学校章程》)
“3
维斯理堂迁址滨江道
细心的朋友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了,什么问题?老紫竹林的美国大院的东西都搬到了南关新大院,唯独少了一样,少了嘛?少了这个维斯理堂!哎,维斯理堂不原来就在紫竹林大院里嘛!是这个情况:美以美会方面考虑,教堂还是应该设在中心的商业区,更方便街头宣教布道。如果设在南关这大院里头可能出来进去就不大方便了,所以新选址的维斯理堂在滨江道和河北路的交口,1914年建成开放,还在法国租界。
图 | 主体建筑完工正在装修时期的新维斯理堂,照片拍摄于1914年
到它的十几年以后,也就是1928、1929年时,新教堂的兴建才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么,美以美会的南大院里,也就是教区长住宅空地的最南端,新开辟出一个小地块,用于新的“南关福音堂”的建设,(施工)和成美、老中西女中建筑不是一个年代。
图 | 1939年大水中的南关福音堂大门(中国摄影公司拍摄)
从1920年代末,南关福音堂建成以后,南关福音堂就是美以美会最主要的教堂了。这个时代的天津美以美会的负责人是一位中国人,姓李,叫李连颖,字瑞禾,外界统称李瑞禾牧师。那么,这个状态又持续了十好几年。直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英美的势力受到了日本打压,法国租界反而得到了畸形的发展,空前繁荣。所以,到了日本时代末期,地处法租界的维斯理堂就变成了美以美会最重要的一个教堂了。
以上,这就是那么一个七、八十年当中一个演变过程。
图 | 李瑞禾(一作“李瑞和”)牧师(1887-1960),1928至1942年出任南关福音堂主任牧师及汇文学校校董
说了这么些,今天回头来看,美以美会老建筑的遗迹可以说是一个都不存在了,有些像老紫竹林(大院),解放前就拆了;有些拆得比较晚。像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学工活动,我还去过长征中学,进去过那老楼(也就是中西女中的原建筑),当时还能影影绰绰、模模糊糊地看到一些原始英文遗迹吧。但是当时我只是一个初中生,完全不懂这里头的历史变迁,即便感兴趣也没处查资料去,现在聊了这么些,也算是后知后觉,补上当年的一些遗憾了!
期待您的讲述!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陈硕、唐文权、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陈硕
关键词: 美国_教育